在我們生產中金屬材料的銹蝕是一個普遍現象。防止銹蝕現象的的產生是我們的一個重要課題。
鋼鐵材料的銹蝕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,銹蝕可能出現在鋼材生產或零件加工等各個環節。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沖壓件表面銹蝕的案例。
事情源于一位貿易商朋友的苦惱:供給用戶的冷軋退火鋼板,沖壓后放3天零件就生銹。用戶說是鋼材問題,百口難辨,不知從何解釋。
銹蝕都是發生在同一個位置,且銹蝕程度差異不大(為免爭議,零件圖片我們用手繪的)。感覺不是材料的問題,但是自己知道沒用啊,關鍵是怎么說服用戶呢?
在一諾君看來,這個問題并不復雜。為便于理解,我們將影響銹蝕的因素一一列出,逐個排除。
環境因素:雨天沖壓的零件沒有生銹,晴天的反而銹了,可以排除環境因素。
原板油膜不均:原板油膜不均一般是沿鋼卷長度方向呈帶狀或橢圓形,與該零件銹蝕規律不符。
鋼板材質:更換其他鋼卷沖壓,仍出現銹蝕,且形貌位置均無變化。
沖壓前補油:沖壓前在鋼板上補油,該位置仍發生銹蝕,但程度大大減輕。
沖壓后補油:沖壓后馬上對零件補油,該位置未再發生銹蝕。
零件表面形貌:銹蝕位置有輕微拉毛。
至此基本可以確認,在沖壓過程中該位置的油膜遭到破壞,導致生銹。再查看模具對應位置,明顯比其他地方粗糙,這容易損傷鋼板表面油膜,嚴重時會造成零件拉毛。
與沖壓廠模修師傅交流后,也就一支煙的功夫,師傅對模具表面進行拋光、打磨、涂油處理,之后未再出現類似問題。
排查步驟基本都是同步進行的,實際交流中用戶并不會給那么多的時間逐一確認。
雖然最后找到了原因,但損失已經無法挽回。類似關鍵工序的狀態跟蹤是非常有必要的,制造業粗放生產的年代已經過去,精工細作才是今后的主流。